機電消防產業學院
攀枝花攀西職業學院消防機電產業學院
實訓基地建設是體現學院辦學特色、提高辦學層次、實現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必備條件。為進一步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的培養,實現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的一體化,根據學院發展規劃的目標要求,特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指導思想
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總體要求,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、企業發展為宗旨,深化產教融合,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,支撐消防機電產業學院學院機電一體化、電梯工程技術、消防救援技術三個專業的發展,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及就業競爭力,結合學院的基礎條件、辦學優勢、辦學特色等實際情況,建成一批設備條件先進、管理科學規范,集教學、培訓、生產、科研等多項功能為一體,特色鮮明的校內實訓基地。
二、建設目標與原則
(一)建設目標
1.構建“基礎操作—技能提升—綜合實戰”的立體化實訓體系,實現“機電工程+應急安全”雙主線實訓協同。
2.滿足機電一體化技術、電梯工程技術、消防救援技術等3個專業實踐教學需求,輻射學院其他相關專業。
3.年實訓容量達1500人次,設備利用率達80%以上,支持學院專業群建設和相關新專業增設。
(二)建設原則
按照“科學規劃、統籌安排、突出重點”的基本原則進行建設。在建設過程中,應堅持如下原則:
1.共享性原則
實訓基地建設目標定位要準確,要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、輻射周邊,充分體現開放性及社會服務功能,使之成為技能人才培訓的基地、校企合作的載體、產學結合的平臺。
2.效益性原則
實訓基地建設應與學院人才培養要求和人才需求狀況相匹配,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,創新管理理念,提高實訓基地的投資效益,走自主發展、科學管理、高效利用的道路。
3.持續性原則
實訓基地要通過多種途徑,提高軟、硬件建設水平,增強實踐教學和社會服務能力。保障實踐教學的開展,形成管理、運行、發展的長效機制,確保基地的可持續發展。